close

關懷倫理學理論~諾丁司

關懷倫理學的源頭是當代精神分析家卡羅爾.吉利根(Carol Gilligan)在1982年發表《不同的聲音:心理學理論與婦女發展》,在書中指出有二種不同的道德意識:正義與關懷。在思考關懷倫理的內涵時,吉利根所理解的兩種道德觀點之間最重要的差異,就在於二者預設了不同的自我觀念:正義倫理強調自我的獨立與自主,而關懷倫理則強調自我在人際脈絡中和他人不可分割的關聯性與相互依存性。關懷倫理學重視關懷、關係、責任、脈絡、溝通、情意、特殊表達的聲音、差異中的公平對待等,都是女性主義者在各種論述中重要的取向。

 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學哲學建構於一九八四年提出,在八零年代對之的討論,多集中在對其哲學理論加以質疑,並與傳統正義取向的哲學作對比的工作和對話。真正以關懷倫理學作為教育上反省、實踐和研究的觀照點,是在大約一九九零年代以後的事了。諾丁斯(Nel Noddings)以「情感回應」為首出的立場,呼籲人們正視情感的存有學。諾丁所關切的是:「道德態度如何形成?」重點是道德態度的存有探索,而非道德推理。諾丁斯以關懷為主題,提出其關懷倫理學的哲學內涵和道德教育,以女性日常生活實踐為出發,關懷為道德感性,親子關係為關懷感性流露的自然基礎,義務感的發動為道德關懷的道德基礎,認為理想關懷關係的建立為道德理想的完成。而道德教育不單純為道德理論的應用而己,其根本為培養道德的根本。

 

 諾丁斯「關懷倫理學」的主張內涵

1、對道德來源的主張:道德是感性而非理性,為道德實踐中核心的發動地位,過去因為重視道德理性的傳統,而將道德動力的現實來源忽略和邊緣化。

2、對人的處境之主張:人際間必定有互相依存的關係,而非只揭示獨立自主自律的理想的面向去看待人的處境。

3、對人性自由的主張:關懷關係是人真心嚮往的道德理想,人不只於存在抉擇中彰顯其主體自由,更在關懷關係的施與受之中,對話溝通情意的交流間,彰顯出道德圓滿成就的自由。

4、對道德教育的主張:理想親密關懷關係的建立,是人性道德發展的基石。道德實踐的動力不只在於當下的認知與抉擇,更在於在日常生活因關懷關係而蘊育的道德自我感,潛藏於其中的道德自我理想形象,是可以掘發道德力量的真正源頭。

5、對道德論述的主張:重視道德理解的溝通過程甚過於道德知識的論證程序,真正道德的聲音要從道德主體的脈絡論述中去傾聽尋求,而非由事先設定好的道德普遍原則去概括判斷。

6、對民主社會的主張:民主社會之價值可以有更深入的闡釋,即以關懷的立場照顧社會中多元而有個別差異的需求,而非只以正義和自由主義的立場給予人人相同的對待,如此可以建立一個由民主出發,而富關懷溫暖的社會。

 

 關懷倫理學的理論,可以分為三部分,來說明這個理論的思維

1哲學-以關係為人存在的全幅基底,以關懷為人道德存在的基礎:關懷者的關懷是開放地接受對方、並對自己所關懷的對象作出關懷實踐的承諾;而受關懷者是在被接納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表現自己的需求。諾丁斯說:「關懷是道德的基礎,而非道德是關懷的基礎。」這是說道德不是高懸在上的外在之理,而是內在於我們心中的觸動之情,由這點也可以說明:關懷倫理學是以人的內在「情意」作為道德的根本。

 

2、心理學-關懷之情的內在三角動力學──關懷情意、理想、與承諾:人在面對道德關懷情意的內在召喚時,會有種種衝突因素左右自己關懷實踐的抉擇:要去關懷、或不去關懷、要如何關懷等。因此當道德義務感產生或沒有產生時,人必須面對這道德義務感對自己有何意義的問題。這要從人內在的關懷「情意」所產生的道德「理想」和道德「承諾」的關係去分析,於是關懷情意、承諾、和理想三者的互動,成為關懷的內在動力學的分析。道德實踐真實發生時,道德自我內在的情意力量和抉擇矛盾加以分析。當人的關懷情意流露出來而在關係中實踐時,實際上則是一種理想自我形象的實現。這種理想自我的形象越清楚或期許越深時,那由情意而產生的承諾會越深厚,實踐的動力也會越強而堅持下去,但這其中的發動和關連是沒有必然保證的。

 

3、教育學-培養關懷之情、保存道德理想、增強道德承諾:努力造就「有能力的關懷者」,便成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這包括:

 

1)運用內在心靈自發的力量、外在的社會結構機制調整,來護持住人的理想。

 

2)運用教育方法中示範、對話、練習、肯認的力量,來培養道德理想。

 

3)在課程教學的安排中,注意到學生有關係一貫性的需求,包括:時間、地點、人事、和課程的一貫性。

 

4)成果的驗收上,教師要能體認到──在教學中所創造出來美好的自由學習經驗,以及在其中所呈現的關係中的悅樂,正可以作為道德理想的回饋力量。

 

 由以上的架構可以看出,關懷倫理學的思維模式,不是理性邏輯式的平舖,而是要呈顯人性中情意動態辯證的曲折變化,從中指點出人性中有關懷的初衷,而增強關懷情意,必須要正視人性層面中的「理想」,而這道德情意背後的動力方向,則是要靠生活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努力來達成。

 

關懷倫理學的道德教育方法

 道德教育方法之一──身教

道德教育方法之二──對話

道德教育方法之三──練習關懷

道德教育方法之四──肯定

 

諾丁(N. Noddings)之關懷倫理學提出道德教育方法,包括身教、對話、練習關懷及下列哪一項? 
(A)服務 
(B)肯定 
(C)模仿 
(D)體驗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 99 年 - 澎湖縣99 學年度國民小學暨附設幼稚園候用及代理教師甄選教育專業科目答案卷#21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手冰涼 的頭像
    小手冰涼

    開心、快活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