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可視為一種活動,一個過程,既需結果,過程也需耕耘,而教育內容應有其規準;教學的規準(Criteria)可以提供教學者衡鑑自己教學內容與品質。規準是亦可用來判別教育境界,分辨教育、非教育和反教育的主要依據。

教育是一種『工作-成效(A Task-achievement Concept)』概念

所謂『工作-成效』概念有三個意涵。

一、活動中,活動者是有意識的,了解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

二、該活動必定持續進行一段時間,而不至於在彈指間完成。

三、活動具有成效

從教育是『工作-成效』的觀點出發,可以清楚了解為什麼師資的養成,必須以願教、能教、又會教的傳道,授業,解惑者為目標。

教育的規準

觀念分析學派英國教育哲學家 R. S. Peters 在他《倫理學與教育》一書中認為教育規準有三,為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是一種真善美的規準,分析如下:

一、合價值性(Worthwhileness):

教育一種價值傳遞與創造的活動,教育必須符合一切正面的價值活動才有意義,不能違反社會善良風俗。教育活動內涵不管如何複雜分化,都應該是有價值的活動,就常識觀點而言,是有意義的、合理的、適切的;就價值論觀點而言,是內在的、非工具性的及普通性的價值,即所謂『善』的規準。

例:

教導學生「偷竊能夠滿足個人慾望,所以偷竊是必要的行為」、「教學生吞鴨蛋比賽」上述教導內容較可能違反合價值性規準;教育的出發點必須是善良的,是助人向上、向善的歷程,不能教人去偷教育是一種價值傳遞與創造的活動,教導學生參加社區消除髒亂活動最具有教育價值;如果在學校裡教導學生窺探他人隱私,與社會規範相悖離,不符合合價值性教學規準。

教學童吃飯比賽,看誰吃得比較快。(非教育)
教學童拿石頭打落水狗,看誰打得準。(反教育)
教學童認識自然生態與推廣保護環境生態活動。(教育)

二、合認知性(Cognitiveness):

高教育價值的教學活動,教人證據充足的知識;次一等的教人證據不足的信念;又次一等的教人誤導證據的偏見;最低列的是教人毫無證據的迷性。也就是說,教育的認知活動必須以知識的教授為目的,而不是把信念誤認為知識,而毫無分別的要學生接受,如果把信念誤認為知識,會造成似是而非的認知,損害教育的真確性。另一方面,合乎認知性必須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與知識的難易安排,也就是要顧及學生的認知發展結構與知識的結構,才能真正達到有效的教育,即所謂『真』的規準。

認為教育內容應該是有組織有系統的真知或原理原則,一項教育活動應該讓受教者理解內容,認知的活動旨在求真辨認事實,不僅在事實的正確認知,對認知的原理原則要能洞察與瞭解,才能獲得完整的知識,而非零碎的記憶、死背硬記和背誦。

例:

我們在教學中對於成語語詞的正確用法的教學內容;在學校中有「地理」課程而不教風水、有「化學」課程而不教煉丹術、有「天文」課程而不教紫微斗數;張老師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讓學生清楚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並期望學生能因此養成有一分證據便說一分話的態度;教師教學時,一時無法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就在事後查明再告訴學生,這樣的教育方式符合合認知性的教育規準;「教育旨在求真,辨認事實,應該是是非非,絕不可以非是是非」;研究方法的選擇,不僅應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非教育)
今天天氣晴朗,心情愉悅。(非教育)
子孫智慧高低及未來成就與祖墳面積大小成正比。(反教育)
直角三角形兩鄰邊平方和等於斜邊平方和。(教育)
惡意謊言是不道德的,但善意謊言多少可以斟酌。(教育)

三、合自願性(Voluntariness):

有了合價值性和合認知性的教育內涵,還要有合自願性的教學藝術,整個教育活動才能畫上完美的句點。因為,教學活動除了要顧及學習者的身心發展歷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習者的自由意志,要讓學習者願意學習,樂於學習,而不是在威脅、強制、灌輸之下學習,即所謂『美』的規準。

例:

體育老師上游泳課時同意讓遇到生理期及生病的同學免下水;教師在課堂上宣揚自己的宗教信仰,並強制學生配合進行相關的活動,此舉最不符合自願性教育規準;「你可以把一匹馬拉到河邊,但你卻不能強迫牠喝水」,這是指在教學上,唯有激發學生的合自願性動機才能有效提昇教育成果。

合乎真善美的教育,才能助人成己,才能使人在成己之後,擁有成人和成物的熱情、智慧與技巧。

 

合認知】旨在求真,辨認事實,不僅在事實的正確認知,對認知的原理原則要能洞察與了解,才能獲得完整的知識,而非零碎的記憶和背誦。
EX:「地理」課程不教風水;「化學」課程不教煉丹;「天文」課程不教紫微斗數
 
合價值】教育一種價值傳遞與創造的活動。教育活動內涵不管如何複雜分化,都應該是有價值的活動,就常識觀點而言,是有意義的、合理的、適切的、可欲的;就價值論觀點而言,是內在的,非工具性的及普偏的價值。
EX:「大胃王比賽看誰吃得比較快」;「石頭打落水狗,看誰打得準」
 
合自願】亦即自願的歷程,一方面考慮教材要合乎學生身心發展歷程,不能以強迫方式、填鴨式、灌輸式的方法揠苗助長。另一方面更應輔導學生獨立思理性判斷及道德自律才能愉快有效的學習。
EX:「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你可以把一匹馬拉到河邊,但你卻不能強迫牠喝水」

 

下列何者並非英國觀念分析學派學者Peters所主張的教育三大規準之一? 
(A)認知性 
(B)教育性 
(C)價值性 
(D)自願性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 98 年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98學年度第1次教師甄選筆試#642

 

何謂學者提出教育三大規準為合認知性、合價值性、合自願性? 
(A) J.Dewey 
(B)H.Spencer 
(C) R.S.Peters 
(D)Froebel 

教檢(教師檢定)◆教育原理與制度- 98 年 - 中正大學9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2008/10#666

 

體育老師上游泳課時同意讓遇到生理期及生病的同學免下水,是符合皮德思(R. S. Peters)教育三大規準中的哪一項? 
(A)合理性 
(B) 合自願性 
(C) 合認知性 
(D) 合價值性 

教甄◆課程與教學- 97 年 - 臺北縣立高中職97 學年度教師聯合甄選初試(筆試)試題#700

 

楊老師告訴學生:「如果怕教師甄試考不好,就拿准考證去文昌廟裡拜一拜。」這個教導可能違反皮德思(R.Peters)的哪一項教育規準? 
(A)合認知性 
(B)合自願性 
(C)合風俗性 
(D)合價值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手冰涼 的頭像
    小手冰涼

    開心、快活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