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在教學活動之末或結束之後。

(2)以定期考或測驗的方式。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形成性評量:

(1)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教師的教學情形以及學生的學習表現加以觀察與紀錄。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心理動作的過度激動:

說話快、動作快、冒險性強,但精力旺盛而有強迫性多話的傾向或神經質的表現。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眼球震顫,是指眼球有不由自主之顫動現象且無法有效地注視一定點,因此,其視覺清晰度不佳,深度知覺較弱、手眼協調較差。在觀察時需要較多的時間去看和確認事物。另一方面也因視覺掃瞄能力較弱,而降低了閱讀的速度。
  造成眼球震顫的成因,一般而言,在出生一歲以內發生眼球震顫,最常見的原因是: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盤缺損、兩側黃斑部病變、白化症、先天性白內障、高度散光、角膜混濁。因這些原因使得傳達至大腦的視覺刺激有缺損而造成無法發展出正常的反射而發生震顫的現象(楊燕飛,民70)。
班級上若有這樣的視障生,教師可以採取以下的輔導策略:
1.使用閱讀卡
教導生字或新詞時,教師可教導學生使用一張厚紙卡,用刀片在中央切出一長方形的缺口,缺口的大小可分為只容許出現一個字或是一個語詞或是一個句字的長度。眼球震顫的視障生用這種閱讀卡進行閱讀,只能看見「視窗」內的字句,減少他行字句的干擾,以提升閱讀的速度。
 
2.使用手指或尺定位
眼球震顫的視障生閱讀時會跳字或是跳行的現象,教師可以教導他用手指指著字,逐字逐句地的閱讀或者用尺當作定位線,提供視覺上輔助的線索。
 
3. 使用改良型尺型放大鏡
此種放大鏡是將原本尺型放大鏡加以變通,在底座四邊加黑框 ,以遮蔽四周可能干擾的背景,並且兼具放大的效果。
 
4.允許側頭閱讀
眼球震顫的視障生為減低眼球震顫的強度,在閱讀時大多會側著頭,以其最佳的視覺角度來閱讀,原因可能是因為當他側著頭閱讀時其眼球震顫的強度最低,看得比較清楚。所以當學生出現這種「異常」的行為時,不必強迫一定要跟同學一樣,挺直腰桿,以免干擾其閱讀速度。
 
5.放大考卷,延長作答時間
眼球震顫的視障生因視覺清晰度不佳,考卷要加以放大,以利閱讀。而若是使用答案卡的情形,更由於搜尋上的困難,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作答。一般亦建議延長作答時10-15分鐘,時間長短視學生實際情況而定。
6.適時給予關懷
如前所述,因為眼球震顫的視障生會有側著頭閱讀情形,所以容易造成疲倦、緊張壓力等現象。尤其閱讀新教材時,眼球震顫的強度會加劇,所以教師應隨時注意學生的情緒,如有不穩定的時候,適時給予關懷。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CS定義: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高峰經驗?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大偶像(總是激動)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緣起

美國自1975 年IDEA法案(身心礙者教育法案)對學障給予法定的定義之後,全美每年約有200 至300萬的輕度障礙學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另約有百分之15 至20 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是在普通教育中學習。由於鑑定學習障礙的標準 - 學業成就與智力測驗的差異公式 - 頒佈以來飽受批評與爭議,所以在2001年美國教育部成立國家學障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 NRCLD)重新研究鑑定學習障礙的方式。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程本位評量是種非正式評量,在每次上課以直接觀察和直接紀錄學生在學校課程中進步的情形,了解學生對於教材是否達到標準的程度,決定學生的需求,並以之作為教師教學決定的依據。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懷倫理學理論~諾丁司

關懷倫理學的源頭是當代精神分析家卡羅爾.吉利根(Carol Gilligan)在1982年發表《不同的聲音:心理學理論與婦女發展》,在書中指出有二種不同的道德意識:正義與關懷。在思考關懷倫理的內涵時,吉利根所理解的兩種道德觀點之間最重要的差異,就在於二者預設了不同的自我觀念:正義倫理強調自我的獨立與自主,而關懷倫理則強調自我在人際脈絡中和他人不可分割的關聯性與相互依存性。關懷倫理學重視關懷、關係、責任、脈絡、溝通、情意、特殊表達的聲音、差異中的公平對待等,都是女性主義者在各種論述中重要的取向。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成癮有所謂六階段處遇模式,即是指網路上癮的諮商有六個步驟。此模式建議網路上癮的諮商步驟應包括:
第一步驟、「覺」-覺察病識感:協助當事人覺察到自己已過度使用網路了:換言之,使當事人對自己的上網行為有「病識感」,或者覺察自己的行為失當,比如,知道自己已「超時」上網了。亦即當事人對網路經驗到負向的情緒與認知,而產生改善的動機常是網路沉迷改善的重要關鍵(邱聖玲,2003)。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browski認為影響情緒發展的因素除了生理與環境因素之外,還有「自主」的因素,它是一種自我引導的能力、一種內在的驅力。他同時認為,人之所以有追求完美的傾向或朝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就是因為有這種內在的驅力所致(Dabrowski,1964)。
但Dabrowski認為並非每一個人天生都具備這種本能,只有少數資優者才有這種特質。

Dabrowski將情緒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當低一層的人格解離(breakdown)後,個體的情緒發展將經過再次統整而進入高一級的階段並取代低一級的功能。
然而,個體在經歷解離的過程時是痛苦的,這時資優者都會感到內心的衝突、覺得自己離自己理想的目標還很遠而感到羞愧、內疚、焦慮等等。
這種內在的衝突是因個體自覺自己和社會的標準不同,有一種想超越社會標準的傾向並朝更高一級的理想邁進(即上述的第三種因素),因此,雖然內在必是痛苦、牽掛與不統整的情形,卻是一種正向的不統整,這也是其理論名稱的來由。

然而,Dabrowski強調,鮮少有人會經歷完整的五個階段,多半是經歷二至三個階段就很多了,且階段間的發展亦和一般的發展論不同,並不是年齡成熟了就會自然進入下一階段,而是個人(多是資優者)必須有上述的第三因素來引導自己,自覺不滿現狀,才會有往下階段發展的可能,因此,亦有可能某些人終其一生都只停留在某階段。


階段一:初級統整概念(Primary Integration)
在此階段中,個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缺乏同情與自我檢核的能力,也沒有太多的責任感,當事情不對勁時總是先苛責別人,也沒有企圖心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因此,內心是沒有衝突的,也就是處在一種統整的狀態下。

階段二:單一階層的非統整階段(Unilevel Disintegration)
價值導向完全受社會主流的影響,他們內心有時雖想背離社會的道德而掀起一波小小的漣漪(內心的衝突是平面性的),但終究會顧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放棄,因此,常被社會的道德觀所左右。此階段內心的衝突只是輕微的,最後在道德的考量下還是會放棄自己的想法。

階段三:自發性的多階層非統整階段(Spontaneous Multilevel Disintegration)
個體內在的衝突是垂直性的,有一股衝動想達到更高一層的目標,和第二階段只起了漣漪似的衝突是不同的。會質疑社會的價值是否正確,而非像第二階段時只一味地屈服於主流價值觀。此時,其內心較第二階段更充滿了焦慮、憂鬱、自卑,然而,因為有自主因素(前述第三種因素)的督促,是個體在經歷憤怒、焦慮、不安等多層衝突的同時,也出現了對人的同情、更高的道德意識、責任感與自我評鑑的能力。然而,此階段他們可以預見自己將來能達到什麼境界,但此時卻沒有能力做到。
這正是Dabrowski認為的正向卻非統整的時期,雖然蛻變是痛苦的,但個體經一番價值的再統整後,就可發展至第四階段。
以資優生而言,其情緒發展和普通生不同之處正是從此階段開始。

階段四:組織化的多階層非統整階段(Organized Multilevel Disintegration)
Dabrowski認為此階段和Maslow所提的自我實現是同等級的。此階段中,個體已經走向自我實現的坦途上:他們已找到如何達成自己理想的方法,有高度的責任感、判斷力,能同情別人,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也有自主性,有自知的能力,在社會上,他們往往是有影響力的個體。

階段五:第二階段統整期(Secondary Integration)
在這階段中,前述四階段內心的理想終於征服了社會的一般價值觀,內心的衝突解決了,透過自我實現的過程而達到情緒發展中最理想的境界。而原來的非統整階段也再次達到統整。
達到這階段的人們,她們的生命是為了服務人群而來的。
例如:德雷莎修女一生為貧困的人們服務,是公認的第五階段實行家。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WLOgle(1986)基於建構主義觀點發展出來的策略,是一種預讀的技巧。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可視為一種活動,一個過程,既需結果,過程也需耕耘,而教育內容應有其規準;教學的規準(Criteria)可以提供教學者衡鑑自己教學內容與品質。規準是亦可用來判別教育境界,分辨教育、非教育和反教育的主要依據。

教育是一種『工作-成效(A Task-achievement Concept)』概念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步主義係指反對傳統教育的一項改革運動,以杜威(John Dewey)克伯屈(W.H.Kilpatrick)等人為代表,是美國在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期一項重大社會-政治改革運動中的一部份,這個運動是由於美國尋求適應劇烈的都市化和工業化而產生的,並因而塑造了當時美國生活的特徵。在教育上主張以民主生活為基礎,亦即基於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因此,進步主義深獲歐美著名教育理論家的支持。雖然有些教育家公然宣稱進步教育時代已經過去,可是仍然有不少教育家堅信其思想早已深入當代教育人員的心中,它不僅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教育哲學,誠如羅賓(Alvin D. Lobing)所言:「無庸置疑,在未來仍會從新再致力於此種思想之發展…..在每一時代採取進步教育的形式,就是未來教育改革的先聲。」

進步主義教育在其產生與發展過程中更多地是受杜威的自然哲學的影響,但在不同的階段,各個具有創新思想的進步主義教育家對教育的主張和側重點仍有所不同。其中著名的有被稱為“進步主義教育之父”的帕克及其昆西教學法、進步主義教育創始人杜威和他的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馬利塔·約翰遜及其有機教育學校等。我們將各個進步主義教育家的思想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數的五大原則之順序:
1.一對一的對應原則:一物品對應一數字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均衡系統模式(渾沌理論)1970—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用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ABA)為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著名的自閉症訓練權威Lovaas博士於1987年所採用,其研究過程是採用行為原理,行為改變的過程有詳細的描述並採用系統化的方式進行,其目標行為是將重要的社會行為改善到有意義的階段,終極目標是達到行為的改變以及增進對行為的瞭解。

單一嘗試教學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 , DTT)則是ABA的重要教學方式,以ABC教學原則來實施,”A”(Antecedent)就是「前因」,透過觀察記錄瞭解個案問題行為的前因並分析其嚴重性。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歷史文本
2.政治文本:涉及意識形態控制和符應、經濟再製、階級結構再製議題

小手冰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